《心之所向》剧中,老板回村建工厂,亲戚意味深长地问他:“听说你厂子建好后,要招工啊?那这个名额定了没有啊?”
老板方新桅说:“没有。”
亲戚朋友们一片欢呼,他们在外地打工都很辛苦,家里的农田又都承包出去了,正发愁没地方挣钱呢。
方新桅要在村里建育秧工厂,村民们都以为自己多少能攀上方新桅的关系,方新桅肯定不会亏待他们,安排个工作很简单。
他们让方新桅把哥哥弟弟叔叔伯伯们都招进去。
结果方新桅却很冷静地告诉他们:“去报名,参加培训,培训完考核,考核通过就可以上岗了。”
这些村民一听说还要培训和考核,纷纷不愿意了,他们大骂方新桅是黑心老板,连熟人的面子都不给,还要把他赶出村去!
《心之所向》方新桅建厂的这段剧情,真的把某些小地方的“人情世故”演活了!
1、打秋风
方新桅建厂的水泥才拉进村里,就有人不愿意了,他们说水泥污染了自家农田,要方新桅赔偿2000元。
可那个村民的地,就算大丰收,一茬也就挣1000元,他就是想找借口管方新桅这个大老板要钱。
其他农民也都效仿,说工厂用水经过了自己的庄稼地,损失需要方新桅来承担。
方新桅是城里一家农业公司的经理,他对建厂的事是有经验的,环保的问题当然不会马虎,但村民们就是胡搅蛮缠。
方新桅没有办法,让会计给每户赔偿了2000元,他们拿到钱乐呵呵地走了。
2、闲职
年纪大点的人讹了钱,都很高兴;年轻人也都想薅方新桅的羊毛,让方新桅给安排工作,还要求工厂有食堂和宿舍。
方新桅很清楚,自己如果一旦讲人情,把村民们都招进工厂,工厂迟早得倒闭。
无规矩不成方圆,老板必须要立下规矩,有了威信,员工才会认真工作。
否则,大家都是一个村的,必然会攀比着偷懒,员工在厂子里混吃等死,借着熟人关系作威作福,厂子还能有发展吗?
这些人都是想趁机捞个闲职,靠工厂养着的,怎么可能好好干活?
方新桅要求培训和考核,按照正规流程招聘,真的太明智了。
3、格局
越是小地方的人,越是见不得周围的人过得好。
方新桅才决定建厂,村民们就一起商量,不买他的秧苗,让厂子垮掉。
典型的“见不得别人好”。
方新桅的格局,不仅仅是挣钱,他在外面工作体面不缺钱,回村建厂光是人际关系都让他头疼,何必非要选择回村呢?
就算非要创业,找另一个地方建厂岂不是更好吗?
方新桅考虑得很长远,他是要带领全村共同富裕起来,改变当地落后的面貌!
之前很多建厂的人都走了,就是无法适应村里盘根错节的人情关系,受不了村民们的刁难和耍滑,厂子才会都建不下去的。
方新桅想做个标杆,给那些投资者看看,他们的村子是可以有发展的,来这里建厂没有错。
方新桅提出的培训,不仅仅是为了工厂入职,也是为了培训村民的生产技能,有了技术,去外面找工作也更容易,自己种地也会更实用。
方新桅的良苦用心,终于打动了村民,他们不仅退回了讹的2000块钱,还纷纷报名参加培训。
方新桅的格局,狠狠打了那些无知村民的脸。
越是贫穷和落后的地方,人们越是盯着自己的那点利益,眼光全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面。
人需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,别被自己狭隘的思想束缚了眼界,有智慧的人都懂得“共赢”,而不是喜欢互相比惨。
放下自己阴暗的私心,和其他人互惠互利,一起进步,共同富裕,才有机会改变家乡,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留在家乡发展!